超聲內鏡——讓胰腺病變無所遁形
胃腸鏡檢查后發現消化道某部位粘膜下有個隆起性病變,下一步如何診斷?總是腹痛,胃腸鏡、彩超、CT都未發現異常,怎么辦?得了消化道腫瘤,是早期還是晚期,手術方式又該如何選擇?……別著急,消化內科醫生的“第三只眼睛”——超聲內鏡或許能幫到你。
洞察秋毫的超聲內鏡
“2015年,我第一次出現腹部疼痛的癥狀,且疼痛程度難以忍受,到當地醫院就診后被確診為急性胰腺炎,需要住院治療。自那以后,我每年都會因急性胰腺炎住院一到兩次?!比涨?,66歲的李先生因急性胰腺炎再次發作到我院消化內科,就診時對消化內科二病區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張雙雙訴說自己的經歷。據了解,李先生沒得過膽囊結石,也從不飲酒,體型勻稱,怎么會頻繁出現急性胰腺炎癥狀呢?
“患者上腹部CT提示胰腺體尾部囊性灶,部分與主胰管相通,主胰管擴張,血脂、肝功能屬正常范圍,考慮是胰腺多發囊性病變的可能性比較大,要明確診斷,需要進行超聲內鏡檢查?!睆堧p雙介紹,超聲內鏡(EUS)分為小探頭超聲和大探頭超聲,小探頭超聲(超聲胃鏡),即在胃鏡前端加上超聲裝置,對消化道管壁結構一覽無余,確認病變位置,進而決定是否手術及手術方式;大探頭超聲又稱為膽胰超聲,膽管及胰腺“隱居”在身體的上腹部深處,周圍解剖結構復雜,CT、MRI等影像學檢查有一定的盲區,大探頭超聲可以清晰的顯示膽管及胰腺的內部結構,進一步彌補CT及核磁的所不能探及的地方,從而幫助醫生明確診斷膽胰疾病。
當天下午,在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后,張雙雙為其實施超聲內鏡檢查,確定李先生多年來反復受胰腺炎侵擾的病因是膽胰多發囊性病變在作祟。
精準出擊 超聲內鏡引導下細針穿刺活檢術
為了明確病變性質,擬定下一步治療方案,在與患者及其家屬充分溝通后,張雙雙為李先生實施了超聲內鏡引導下細針穿刺活檢術。術中,張雙雙在超聲內鏡下反復掃查李先生胰腺病灶,確定穿刺點后精準穿刺入胰腺腫物,順利獲取了病理組織,最終確診為胰腺體尾部IPMN(混合型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據介紹,超聲內鏡引導下細針穿刺活檢術(EUS-FNA),能夠準確評估消化道腫瘤性質、大小、形態、浸潤深度等,對后期治療手段有指導意義,特別是對指導膽胰系統疾病的治療方案有決定性作用。適應癥如下:
1、性質不明的胰腺實性、囊性病灶;
2、胰腺癌及其術前分級:為術前、放化療前提供病理依據,方便手術方式的選擇及精準靶向化療;
3、不明原因縱隔和腹腔淋巴結腫大;
4、膽管實性病灶的良惡性鑒別;
5、消化道管壁病變;
6、性質不明的左側腎上腺及肝門部實性病灶。
張雙雙提醒,胰腺腫瘤惡性程度極高,因胰腺位于腹膜后位置較深,早期癥狀不明顯,建議40歲以上,不明原因上腹部疼痛不適/不明原因腰背痛;慢性胰腺炎患者;有遺傳性胰腺炎、胰腺癌家族史者;長期大量吸煙飲酒者;糖尿病患者和肥胖者應定期篩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消化內科運用超聲內鏡引導下細針穿刺活檢術診斷消化系統病變積累了豐富臨床經驗,就胰腺穿刺來說,每年可開展胰腺穿刺80余例,早期明確病變的部位和性質,為患者贏得了寶貴的救治時間。
編輯:徐毓蔓